第一百零八章 入地牢饮酒论降-《狗官》
第(2/3)页
听和珅这么一说,李秀成还真的以为他只是左宗棠未发迹前的老朋友,来这里也只不过是出于好奇的目地,当下就放下了心,面对如此美酒佳肴,李秀成来者不拒,品尝了起来。
地牢中虽然点起了一盏油灯,可着灯光实在是有些暗,李秀成虽能看得出对方的年龄和衣着,却无法仔细打量对方的像貌与神态。
要不然,以他久居高位的资历,早就能从和珅身上瞧出那与常人完全不同的气度了。
和珅并没着急,从一开始就没提任何招降的话,只是陪着李秀成喝酒,说着一些天下的趣闻轶事来打消对方的戒心。
也许是和珅说地那些话引起了李秀成的兴趣,又或者今天他已在大堂上说了许多事,李秀成非但没有显出什么戒备,反而就着酒和他聊了起来。
几杯下肚,双方的谈性渐渐有些高了,和珅才学天下屈指可数,尤其是对当年乾隆朝至今的政局更是了如指掌。
一一随意道来,一些从未被外人知晓的事,让李秀成听得忍不住有些入神。
“其实,你们太平天国在朝廷眼里虽然是大逆不道的逆贼,可其实真的说起来,还是因为国家积弱,民不聊生所至。 如当年地鸦片战争,先皇善用林公地话。
天下哪里会有今天地浩劫。 ”聊了一会,和珅长叹一声,突然说道。
李秀成没想到这种话会从对方的嘴里说出来,既有些惊讶,也有些错愕,同时心底里还有些对面前此人产生一丝感激。
“你这话可也是大逆不道地,难道你就不怕朝廷治罪么?”
“怕什么?”和珅笑道:“此处只有你我两人,难道你还能把话传了出去?再说了。 我所说的这些只不过是就事论事而已,论政论政,哪里会没有不同意见呢?”
“好胆色!”李秀成情不自禁地赞了一声,主动举杯向他一敬。
“能得忠王敬酒,实乃三生有幸!”和珅连忙也举起杯来。 当着他面一饮而尽,等放下杯后却又摇头道:“可惜,你们太平天国虽有救世之意,却无救世之实。
不仅没有挽救国家,反而搅乱神州,让我无数子民自相而杀,血流成河那……。 ”
“这话错了!”李秀成虽然兵败被擒,而且心中已有降意,对太平天国的感情却丝毫不减,听和珅说太平天国的不是,他当即反驳道。
“错了么?“和珅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。
笑问道:”难道你们天国比朝廷好么?在朝廷抵御外敌,增强国力,一洗前耻地时候,你们太平天国在干些什么?在朝廷安定地方,发展民生的时候,你们太平天国又在干什么?这些先不去说它,就连你们的天王和其它王爷每日沉迷酒色,招秀女充填后宫。
大肆收刮天下财物的时候。 那些被你们称之为兄弟同胞的天国子民过的又是什么样的日子呢?忠王,你身居天国高位。 不会不知道这些吧?”
和珅这几句话一针见血,在朝廷和英国大战时,太平天国为了自己的私利出卖国家利益,暗地里签订一系列卖国条约。
在朝廷安定地方地时候,太平天国为了争夺天下四处出击,使江南千里之地变成一片废墟。
而且,在太平天国的制度规定,天国除各王之外一律不得娶亲,平日普通士兵的用度比一般百姓还不如,那些收缴的财物都进了洪秀全与那些王爷们的府中。
不仅如此,那些王爷利用自己地地位到处找寻美女,其事早就让太平天国中下层看不惯了,作为忠王的李秀成自然一清二楚。
“你究竟是什么人?怎么会知道这些事的?”李秀成的嘴角忍不住抽栗了一下,脸色有些难看,同时警惕地问道。
“这些事早就天下皆知,难道还需要我是什么人才能知道么?”和珅冷笑着反问道。
李秀成顿时尴尬非常,地确,这些事已经是不是秘密的秘密了,这些事在太平天国内部早就是人尽皆知的事,只不过出于信仰和严厉的制度,大家才不敢说罢了。
太平天国和朝廷打了这么多年,只要从被俘虏的太平士兵嘴里随便一问就能知道些大概,对方既然是左宗棠的朋友,知道这些也是不奇怪。
“再怎么说,天国是汉人的,总比清人的朝廷好得多?”
“哈哈哈!”和珅大笑几声,摇头道:“满汉一家,大家都是中华子民,上百年来早就不分彼此,何来什么汉人?满人?忠王也是老百姓出身,难道你愿意在一个只顾自己享受,不顾天下百姓民生地汉人朝廷之下苟且而活?”
“哼!当今朝廷难道又好许多么?如不是活不下去,当年我等难道还会造反么?”李秀成张了张嘴,好半天才说出这么一句话。
和珅点头道:“没错,太平天国起事的确是因为朝廷施政有误所至,可难道其中没有其它原因?洪秀全创教传道,借用民意蛊惑人心,他就没有私心?要不然,何来如今局面?你们的天京诸王府内外怎么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?”
说到这,见李秀成愣坐着不出声,和珅继续说了下去。
把当年鸦片战争的起因、经过到最后朝廷的无奈一一讲了出来,再说到之后朝廷的为难之处,当时西方各国对中国地威吓逼迫,为了保全国家元气只能委曲求全,然后再转到内忧外患之中,朝廷所做地一系列努力。
最后,和珅也不瞒李秀成,直接把新政地构思与多年的建设进度也讲了出来。 让从未得知这些地李秀成听的是目瞪口呆。
“难道……天国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么?”李秀成虽然是将帅之才,却对于政治只是一个儿童而已。 在和珅面前,毫无招架之力,根本就拿不出什么话来反驳。
何况,和珅为了打动李秀成,把话说的情真意切,有条有理,更避开了朝廷地不当之处。
第(2/3)页